訪談內容
一、能否簡述一下您過去的求學歷程和學習經驗?
劉校友:我最早是念東吳大學中文系,後來畢業後先投入了相聲藝術一段時間,
在工作期間,我體會到學歷在工作上確有其重要和必要性,於是我用工
作資歷和既有學歷報考了花師民間所,很幸運的也考上了,在念研究所
的期間,我幾乎是將相聲融入我每門課的報告和畢業論文中,所以我的
論文幾乎是只花了三個月就完成了;同時,我在念研究所的期間,也找
到如何將相聲與中國傳統文學進一步融合,讓許多文學故事、甚至是歷
史人物,都可以透過相聲被保存下來。
另一方面,我走的風格方向不同於其他表演團體,像是相聲瓦舍等等,
對我來說,相聲與戲劇結合所產生的‘相聲劇’是目前相聲在台灣的主
流形態,而我們台北曲藝團追求的是真正的傳統相聲,沒有任何添加物。
二、為什麼在眾多傳統民間文學中選擇投入相聲一途呢?
劉校友:相聲,過去一直存在過度流於戲劇化的現象,常常被視為戲曲或是某些
表演的其中一部份,大家卻往往忽略了,相聲本身就是門龐大的學問和
知識;相較於一些目前在台面上甚有名氣的演員,我選擇努力耕耘、鑽
研相聲本身,而嘗試不以戲劇、小品的方式呈現,試圖讓台下觀眾看到
相聲的真正面貌,當然這勢必使得相聲成為小眾市場,正所謂「內行人
看門道,外行人看熱鬧」,我的想法是如果要堅持正統,是必須要犧牲一
部份的票房和市場,所以台下的觀眾如果catch到我的重點,有共鳴有
笑聲,願意給我掌聲,我很高興,但如果不懂,或者無法認同或附和,
那我也不介意,我只想堅持自己的相聲藝術,因為我相信,在台灣,相
聲藝術也曾經歷這個階段,甚至一度幾乎消亡,而現在的發展卻是越來越
好,市場也越來越大。隨著經濟的發展、開放水平的提高,人們對外來的
新鮮事物會逐漸習慣,然后會回頭找本民族特有的東西,相聲最終會發揚
光大的。
三、請問您如何在堅持正統與一般戲劇相聲票房之間取得平衡呢?
劉校友:當然在藝術和現實之間的平衡拿捏是非常辛苦的,由於我是相聲大師吳兆南先生的入室弟子,在相聲上紮的功夫也相當的深,即便如此,當然有時表演的收入與投入還是會有不能平衡的時候,於是我也會應邀到部分大學開課,讓社會新鮮人透過課堂教學的方式更有系統地了解相聲這門學問,同時也替堅持正統的困難點多爭取一些資源。
四、請問您有何建議是想給未來有志於相聲此途的學弟妹呢?
劉校友:我只有一句話,「為天下作育英才是好事,但偏偏天下人往往是蠢才。」
當然不是說想學相聲的人不好,而是我希望她來學相聲不是單純因為相
聲有趣、相聲好玩,而是花了許多許多甚至是好幾年的時間去”聽”相
聲,或者更明確一點來說,是聽我的相聲,聽真正的相聲。
由於我是嚴厲的老師,所以對於真正有心的好學人士,我建議還是需要
累積相當的背景知識再來找我,舉例來說,之前有位觀正每次都來聽我
的相聲,也表示想當我的學生,我看他每次都來,經濟狀況未必能夠負
荷,於是在跟他談過後,發現他對於相聲這行有相當程度的了解,也做
過很深的功課,常常我講起一些內行話他都能馬上抓到重點,於是我才
讓他先進來幫忙,然後邊看邊學。
當然,基本上只要中國人還說中國話,相聲就不會沒前途,只要還有能
力,我會不遺餘力的去保存和發展相聲,所以希望想走這條路的學弟妹
也要有這份決心才踏進來。